思政课 | 全视频:第三次部长通道
刚刚,部长通道传来好消息!
人民网 2019-03-08
2019年全国两会第三场“部长通道”3月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张晓明等7位部长先后亮相“部长通道”。
面对各种老百姓关注的热门话题,部长们都怎么说?人民网根据直播内容为你整理了核心要点,速看!
马晓伟:解决“看病难”,“分级诊疗”是关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表示,解决看病难,实现分级诊疗,要做到“四个分开”:
1、我们必须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做到区域分开
2、就是以县医院为抓手,解决城乡分开
3、以病种为抓手,解决上下分开
4、以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解决急慢分开
要做到分级诊疗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在城市建立一批紧密型医联体,防止大医院盲目扩张、“跑马占荒”。
在农村建立县域的医疗共同体,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今年建立500个县的县域共同体。
二、加快发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做到“县要强、乡要活、村要稳、上下联、信息通”
“乡要活”,使乡镇卫生院打破大锅饭的分配机制,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结余归己,提高他们的薪酬待遇。
“村要稳”,解决村医的薪酬、职业前途和养老保险的问题,加强城市大医院对县医院的对口支援。
三、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远程医疗,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
现在全国所有的三级甲等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而且覆盖了全国所有的贫困县,正在向乡和村一级延伸。下一步要建立行业标准和收费标准。使远程医疗这项技术能够有序地、可持续性地向前发展。
四、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网底的作用,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重点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对他们要给予保障。
二、重点病种,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将来还会包括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职业病、精神病,对这些患者给予关心照顾和健康管理。
马晓伟强调,分级诊疗制度是新医改以来推行的一项重大制度。某种意义上说,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之日,乃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之时。
马晓伟还透露,最近,国务院常务会刚刚通过了关于癌症防治工作三年计划,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1、在全国县以上医疗机构建立癌症登记报告制度;
2、推广癌症的“三早”,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癌症死亡率;
3、坚持预防为主,扩大健康科普宣传,更好地预防癌症;
4、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癌症防治体系;
5、要保证药品供应,要让抗癌药进医院,把为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做好;
6、加强科技攻关,提高科研水平,解决肿瘤防治当中的技术瓶颈问题。
文字实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请问马主任,我想问的是关于我们大家非常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这些年来,群众看病的确方便了很多,但是也有人反映,虽然国家实行了分级诊疗制度,但是很多人得了重病还是会选择大医院,但是到了大医院还是会出现挂号难,尤其是挂专家号比较难的问题。请问马主任,接下来在“看病难”的问题上会有哪些有针对性的具体举措推出呢?谢谢。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马晓伟:
你提到看病难的问题,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卫生工作的重点。我国之所以出现看病难这个问题,它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矛盾。我们国家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匮乏,分布也不够合理,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在当地比较弱。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现实的办法就是采取分级诊疗的制度,目的就是发展卫生事业,调整资源结构,合理分流病人,提高服务机构的整体效能。
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正在加大力度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合理调整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合理地分流病人。要想做好分级诊疗制度有哪些关键问题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们必须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做到区域分开。到北上广来看病是常现的一种现象,那么我们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建设一批国家医疗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提高各个地方疑难重症的诊治水平,缓解北上广的医疗压力,使得就医格局能够改变,使得每个省、每个区域都能解决自己的疑难重症问题。
第二,就是以县医院为抓手,解决城乡分开。我国看病难的问题很突出,而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如何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呢?就是以县医院为抓手,把县医院建设好,成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龙头。这样,影响农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容易导致灾难性医疗支出的重大疾病,都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解决,这样农民就不至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第三,以病种为抓手,解决上下分开。现在我们的情况是什么样呢?是大病小病涌向城市大医院,城市患者涌向城市大医院,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原因就是医疗机构没有实现功能定位,没有一个分工协作的机制。下一步,我们要进行调整,就是要以病种为抓手,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在基层;疑难重症在大医院。上下建立双向协作和转诊的机制。这样就能够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形成合理的就医格局。
第四,以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解决急慢分开。我们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是一个以急性病为主导的服务体系,所谓急性病就是需要医疗干预的疾病,不是指的急诊的疾病。现在,由于恢复期、康复期的服务发展缓慢,甚至可以说是短板,很多慢性病患者都在急性病医院住院,换句话说,都在城市里的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比如肿瘤化疗病人、脑卒中病人,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对慢性病医疗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一方面要发展这部分的卫生事业,另一方面要用医保价格调节杠杆发挥作用。分级医疗就要分级定价、分级收费。比如说一个患者在城市三级甲等医院做骨科手术,诊断明确、手术成功后立即出院,去恢复期、康复期医院治疗,他在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时间就比较短,按病种收费,到恢复期、康复期按床位收费,这样费用就比较低,缓解了大医院的压力,节省了医保资金,也降低了病人个人的医疗负担。
做到“四个分开”,实现分级诊疗,其核心就是一条——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合理分流病人。要做到分级诊疗也很不容易,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一要靠发展、二要靠改革。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在城市按照规范发展、包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建立一批紧密型医联体,防止大医院盲目扩张、“跑马占荒”。在农村建立县域的医疗共同体,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县乡一体化主要解决乡村医生水平提高的问题,乡村一体化主要解决村医待遇问题。今年建立500个县的县域共同体。
二是加快发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做到“县要强、乡要活、村要稳、上下联、信息通”。所谓“县要强”就是把县级医院放到优先发展的地位,让县医院一些重点学科,比如说在肿瘤、心脑血管、神经内外科、普通外科、急诊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使农民90%的疾病都能在县域内得到解决。
“乡要活”,就是要调整和完善乡镇卫生院的运行结构、运行机制,使乡镇卫生院打破大锅饭的分配机制,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结余归己,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他们的薪酬待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村要稳”,就是要用各种政策解决村医的薪酬、职业前途和养老保险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城市大医院对县医院的对口支援,加强二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形成人员和资金纵向流动的机制,出现“上下联、信息通”的局面。所以说,分级诊疗的核心就是吸收资源的纵向流动。
第三个方面,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远程医疗,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互联网进入医疗领域方兴未艾,主要在四个方面发挥着作用:一个是远程医疗,二是互联网医院,三是便民惠民的服务措施,四是人工智能。从现在来看,远程医疗技术普及推广得很快,对平衡我国医疗资源,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全国所有的三级甲等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而且覆盖了全国所有的贫困县,正在向乡和村一级延伸。有的省份比如贵州省已经做到省、市、县、乡、村五级覆盖,充分发挥了优质卫生资源的作用,做了许多多年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下一步,互联网远程医疗技术发展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建立行业标准,要有一个考评的体系,确保远程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二是建立一个收费标准,现在远程医疗服务基本是公益性、援助性、服务性的,下一步要把它变成正常的医疗活动,要立项、要合理定价、合理收费,使企业、医院、医生和患者都受益,使远程医疗这项技术能够有序地、可持续性地向前发展。
第四,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网底的作用,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是利民惠民的一件好事,要把好事做好,关键是注重质量而不仅注重数量,签约一个、履约一个、做实一个。重点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重点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对他们要给予保障。二是重点病种,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将来还会包括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职业病、精神病,对这些患者给予关心照顾和健康管理。要发挥家庭医生贴近社会、熟悉患者、服务便民的特点,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的医疗需求,当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分级诊疗制度是新医改以来推行的一项重大制度。某种意义上说,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之日,乃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之时。谢谢大家。
东方卫视记者:我们知道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要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以及科研攻关等等,请问卫健委今年会有相对具体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吗?谢谢。
”
马晓伟:
癌症是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工作。近年来,我国癌症防治工作取得相当大的成果。最近,国务院常务会刚刚通过了关于癌症防治工作三年计划,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在全国县以上医疗机构建立癌症登记报告制度;第二,推广癌症的“三早”,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癌症死亡率;第三,坚持预防为主,扩大健康科普宣传,让老百姓知晓这方面的知识,更好地预防癌症;第四,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癌症防治体系,为防治工作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第五,要保证药品供应,大家都知道抗癌药降价、进医保了,我们一定还要让这些抗癌药进医院,把为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做好;第六,加强科技攻关,提高科研水平,解决肿瘤防治当中的技术瓶颈问题。
感谢媒体朋友多年来对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
■文字实录来源/中国网
雒树刚:未来2年基本解决旅游厕所少、脏的问题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表示,去年以来,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第一,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推出更多文化和旅游的精品。
第二,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创造更加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
第三,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实现安全旅游、文明旅游。
第四,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推动中外人文交流。
雒树刚还透露,去年我国一共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约3万个。“旅游厕所革命”已经实施四年,准备再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旅游厕所少和旅游厕所脏的问题。
刘雅鸣:下一步大力发展全球气象业务
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气候总趋势是复杂、多变、极端性强。根据预测,今年气候年景总体偏差,自然灾害较重、极端事件较多。今年以来,受厄尔尼诺的影响,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多。
今年汛期降水分布是南多北少,江淮、江南降水偏多。长江流域中下游将有可能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登陆我国台风的个数和强度要高于往年。我们北方地区可能出现干旱、降雨偏少,所以今年一定要重视洪涝灾害的防范。
刘雅鸣进一步透露,中国气象局下一步要大力发展全球气象业务,提高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港口、重要航线等提供气象服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表示,2019年是共和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分析把握评判中国的经济形势,他想用“稳中有变”、“看到不变”、“变中有机"来阐述。
马建堂说,确实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在变,什么在变?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在放缓,美国四季度环比的GDP放缓了0.8个百分点,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三季度四季度环比增长都只有0.2%,日本GDP的环比是在0增长上下波动,三季度下降0.7%,四季度增长只有0.3%,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和世界银行等都纷纷调低了2019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第二个变,贸易保护主义加剧,2018年的世界贸易增长率比2017年放缓了1.3个百分点,这个势头今年可能持续。
第三个变,中国经济发展尽管继续在增长,但是增长的下行压力在有所增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在增长的同时有所放缓,出口在有些月份还是负增长。所以分析、评判中国的经济形势不能不看到中国经济形势确实稳中有变。
马建堂说,但是还要看到不变,分析中国的经济形势必须看到不变,什么没变?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基本的格局没有变。
第二,中国经济市场巨大,市场潜力无限,中国市场主体多,一亿多市场主体,供给资源多,这个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变。
第三,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市场化、产业化,不断地催生着、促进着、推动着新动能的产生,这个大趋势没有变。
第四,中国通过坚定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内生活力,顶住下行压力的决心没有变。
所以正是由于这四个没有变,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尽管经历狂风骤雨,大海仍然在那儿,中国经济尽管面临困难险阻,中国经济也一定会在这儿。”
马建堂说,第三句话是“变中有机”,"机"是机遇的机,世界经济在放缓,世界贸易在放缓,这将推动我们更加注重内生动力的挖掘,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表明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要确定为6%到6.5%,比去年的预期目标有所放低,经济增速在放缓,这有助于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倒逼推动市场活力顶住下行的压力。这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有利于我们尽快地补上经济发展核心技术的短板。
马建堂说,2019年的经济环境确实面临了一些挑战,但是我们要看到变,看到不变,更要看到变中有机,只要我们认真地、坚决地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党的方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就一定会变中有进,就一定会化忧为机。
如何使中国这艘经济航船的动力更足,更多地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更多地推动新旧动能的接续、持续和转换?马建堂表示在2019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要好好地抓“三个+”。
第一个“+”是“互联网+”。“互联网+”的核心本质是万物互联,把众多需求和供给集合在一起。不仅使得老产业插上新翅膀,而且培育了新产业。借助“互联网+”,电商成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第二个“+”是“大数据+”。大数据的核心是减少经济的不确定性。有了大数据,就会极大改善我们资源配置的方式,就极大地方便发现需求。所以大数据运用会给中国经济赋能,也会出现许多新的风口。
第三个“+”是“智能+”。“智能+”的本质是在人的引领下,机器对人能力的补充、增强、提高,甚至替代。“智能+”运用于各个行业将激发多大的动力、创造多大的动能?马建堂举例,中国有2.5亿老龄人口,大概1亿家庭,如果每个有老人的家庭能逐步用上机器保姆,那将是非常大的市场。
他坚信,“三+”的相互加,一定会更加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说,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体育界上下倍感压力,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们办赛要精彩,参赛同样要出彩,全项目参赛就是办赛要精彩出彩的一个关键。
全项目参赛就是指中国作为东道主,运动员要通过努力获得北京冬奥会的全部比赛项目的比赛资格,在此基础上,力争取得好成绩,所以这个不存在形象工程,这是运动员拼搏的象征。
在冬奥会的赛场上,我们中国运动员要参加所有的项目比赛,并力争取得好成绩。在一些项目上,我们要力争拿奖牌,同时要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优势项目特别是冰上项目,我们要力争拿金牌,金牌总数要力争超历史成绩。为此,体育部门做了扩面、固点、精英、冲刺等四方面工作。
2018年体育部门做了扩面的工作,扩面分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扩参赛面,在平昌冬奥会周期,中国只有70个项目参加了比赛,也只有70个项目来开展,现在通过集聚,我们已经有109个项目有了队伍,而且有些队伍还是相互之间竞争的。
第二个扩面就是扩大人的规模,中国的夏体运动项目在世界上是比较强的,在二三位的位置,而且在国外冬季项目的很多人也是由夏季项目转来的,所以这一次相关部门通过两万人的海选,不拘一格,科学选材,选出了4000人来参加训练,有13岁、14岁的滑板少年来进行滑雪,还有40岁的越野马拉松运动员进行越野滑雪训练。
第三个扩面就是扩参与面,过去就是黑龙江、吉林两个省主要开展冰雪运动,队伍主要来源于这两个省,现在是31个省市自治区全有队员在进行训练,可喜的是南方城市像广西、广东一些城市的队员,大家会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看到他们的英姿。
第四个扩合作面,过去就是体育部门一家做,这一次我们开放门户,向社会打开合作大门,这为我们广揽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开放走出国门,向国外学习,我们现在跟15个国家,像挪威、奥地利、瑞士、瑞典、芬兰这些国家展开深入的合作,我们有运动员到他们那儿训练,他们也有教练到中国来,在中国训练的外国教练大概80多人,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
“我们是有信心的,做到为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他们会在北京冬奥会上争金夺银。”苟仲文说。
谈到中国足球发展问题时,苟仲文坦言,中国足球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我们也很着急,应该说我们工作没有做好,这里面的原因跟我们足球管理体制机制顽疾有关系。但是,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没有很好地落实《中国足球改革与发展总体方案》,这个方案里把中国足球的未来和当下都讲得很清楚了,我们在落实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同时,我们在发展足球上,不免有一些形式主义,也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情况在,所以造成有些方面大家都不满意。”苟仲文称。
关于下一步将开展的工作,苟仲文提了三点:第一,要坚定地走改革之路,要把《中国足球发展与改革总体方案》实实在在地落到底,一茬一茬人去做,一张蓝图绘到底;第二,要抓青训,不能只放在口头,也要放长远,不能急功近利,特别是要解决青训方面一些长期存在的固有障碍;第三,就是足协换届,足协换届要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而且体育总局要负起监督和指导的责任。
发言最后,苟仲文强调,体育总局是监督、指导,不是领导,同时我们在内涵上要建立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足协机构。我想再强调一下,广泛的代表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使得中国足协一定要成为中国足球发展的龙头。
科技日报记者: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请问部长,接下来我们国家准备在哪些方面开展措施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扎实地推进科技创新?谢谢。
科学技术部部长 王志刚: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一直是科技部要回答的。去年我参加部长通道回答问题时,也谈到科技活动主要依靠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才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
确实如此,科技活动本质上就是人的活动,是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习惯的掌握知识技能的一批人,因为有科学理想方面的追求,有科学报国的使命感,所以兢兢业业、心无旁骛、潜心从事研发活动。我们党和国家高度关注这些从事科技活动的人,也就是我们的科技人员。科技部的主要工作就是要紧紧依靠这些科技人员,服务科技人员和科研团队,服务大学、院所、企业等科研机构,为他们积极营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社会、文化环境,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最基本理念。
过去一年里,我们积极服务科技人员,努力让广大科技人员有更多的获得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报国的使命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在营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方面,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让科技人员以知识价值参与收入分配。深入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加大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力度,让科研人员成为科研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拿到他所作贡献应有的报酬。
二是,在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方面,前一段社会上反映“帽子”多、“牌子”多、“检查”多等问题,还有就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去年开展了减轻科技人员负担七项行动,就是要在政策制度上能够使我们的科研人员不为这些表格、报销、“帽子”、“牌子”等所困扰,能够沉下心来一门心思地搞科研,真正用科研来回报社会,真正把时间用在科研活动上。
三是,在加大科研人员激励方面,我们做了一些调查研究,找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数学家和企业家一起座谈,及时了解他们新的诉求,使我们的改革更有方向、更有针对性。我们改进了评价奖励,突出了质量、绩效、贡献导向,激励科技人员投身科研活动,通过科研实现人的价值,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能够有尊严地、体面地生活。
四是,在改进学风作风、倡导科学精神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科研人员本身也是人,去年发生了一些事情,像论文造假等引发社会关注。科技部的态度非常明确,哪些属于科研活动中应该禁止的,必须遵守的,政策制度都有明确的规定。
总的来讲,我们就是要在工作层面把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落实好,把新发展理念和科技工作结合好,把科技强国与国家强盛联系起来,把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做好工作。
下一步,我们的改革、资源配置、评价工作等都要围绕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开展,要尊重科学规律、弘扬科学精神,要聚焦党和国家的事业,要面向提高综合国力的目标。我们要紧紧依靠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紧紧依靠这支科技创新的力量,推动科技工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一点点提升科技人员的获得感,一个个解决科技发展难题,使我们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能够得到提高,最后走向科技强国,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谢谢大家。
美联社记者: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是有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技术会为一些违法行为提供便利,比如一些侵犯个人自由和隐私的行为。请问,中国如何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同时是否会为一些技术开发人员划定红线来保障个人隐私呢?谢谢。
科学技术部部长 王志刚: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很热门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是科技的发展,也是交叉学科的发展,更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趋势。正如刚才这位美联社记者所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确实走在第一方阵。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中国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大学、企业、科研院所都把人工智能发展作为一个重点。下一步,中国仍然会努力推动人工智能的积极健康发展。
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中,大家也有一些担心,就是人工智能对社会治理、伦理道德、隐私保护等方面会有哪些挑战?在这一点上,人工智能和其他学科、其他技术发展一样,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人工智能发展60多年来,几起几浮大家都没有关心这件事,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关心,各国都在关心,并且开始联手讨论人工智能在隐私等方面的隐患和危害。在研究阶段大家可能不会关心这些事情,现在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科学家实验室中的内容,而是开始走向社会、走向应用。这种应用,一方面会推动产品、产业和社会进步,带来一些人们生产生活以及社会治理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一些技术广泛应用后,比如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就和法律、社会公德、伦理联系上了。人工智能和其它前沿技术一样,技术发展走在前面,法律规范、社会公德、人们的习惯、社会治理方式相对滞后,要加快跟上。
人工智能发展是一个学科,是一门技术,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工程,是一个跟人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新的领域。技术对大家来讲相对都是平等的,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在这一点上,我们希望与世界各国一起趋利避害。第一,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基础理论、算法、计算能力、数学模型等方面的进步;第二,要加强芯片、器件、部件方面的研发;第三,要加强设备、系统等方面的协作。特别是我们希望国际社会加强人工智能在隐私、伦理、法律法规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国际治理和行业自律,宣扬好的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地造福人类。谢谢大家。
深圳卫视记者:想请问张主任,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您怎么评价“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另外,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特别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您能否给大家透露一下在这些方面,是否有一些惊喜可以期待?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张晓明:我很乐意回答你提出的关于澳门的问题。以往这一条通道上提出的基本都是有关香港的问题。这次也该轮到澳门了。
今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也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的日子。举办有关的庆祝活动是澳门社会关注的大喜事,也是国家的大事、喜事。澳门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在“一国两制”实践方面地位重要、独具特色,而且亮点不少。比如,澳门回归后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地区之一,澳门的人均GDP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地区之一。澳门回归后第二年,2000年当年的GDP是539亿澳门元,人均是1.6万美元。到了去年,澳门的GDP已经升到4403亿澳门元,人均GDP达到了8.3万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全世界排第二,仅次于卢森堡。再比如,澳门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很高。澳门去年的失业率是1.8%,也就是完全就业了。澳门从2007年开始,就已经推行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义务教育。澳门初级卫生保障体系提供了覆盖面挺广的免费医疗,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太平洋地区典范”。澳门的人均寿命也是全世界名列前茅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84岁,仅次于香港的84.2岁,与日本并列世界第二。澳门也是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去年澳门的入境旅客达到了3600万,也就是说,在澳门这么一个只有3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之内,每天起码有10万游客在那儿观光旅游,人气很旺。澳门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历史城区早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前年又被评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在澳门很方便享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有口福也是澳门居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数之一。我想可能大家还有印象的是,澳门回归前黑社会活动比较猖獗,火拼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但澳门回归之后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根本性的好转。特别要肯定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早在2009年就已经完成了以禁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澳门基本法第23条的本地立法,去年澳门又设立了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举办了首个境外国家安全教育展。澳门所有学校,包括大中小学,实现了升挂国旗和奏唱国歌的全覆盖。诸如此类的事实和例子我还可以举很多,我想这些都足以说明,“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是成功的,特别是当我们把这些新成就、新变化与回归前澳门曾经出现的连续四年经济负增长、失业率高、治安不靖,跟这些情况相对比,更有说服力。
当然澳门也有澳门自身的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上“一业独大”,对博彩业依赖过重。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各界也正在努力培育会议展览、中医药、特色金融、文化创意这样一些新兴产业,并且正在推进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中国和葡语系国家商贸服务平台的建设,也就是澳门社会常说的“一中心一平台”的建设。对此,中央政府是全力支持的。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等重大问题,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位于横琴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视察。去年年底,在听取崔世安行政长官述职的时候又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我相信,在中央政府的鼎立支持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强劲东风,澳门一定能够逐步破解发展难题,澳门的前景和我们伟大祖国的前景一样,会越来越好。
你刚才还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问题,我简单回应几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对过去一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肯定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也专门提到了港珠澳大桥顺利开通。
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也指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就是你刚才提到的,要促进粤港澳三地在不同的制度、不同关税区这样的情况下的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的便利化。这个就是下一步中央政府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的着力点之一。我想这里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特别重视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因为在现有的政策和制度的框架下,要实现三地生产要素的便利高效流动,还是不够的。至于你刚才说到,今年有关的政策能否达到让大家惊喜的程度,我想我们共同期待吧。
香港中评社记者:我们注意到中央人民政府在不久前就取缔“港独”组织“香港民族党”向行政长官发出公函,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在香港有人认为这是在削弱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请问主任,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晓明:“香港民族党”是公然宣扬“港独”主张的一个“港独”组织。它的活动挑战了“一国两制”的政治底线,严重违反宪法和基本法,也触犯了香港本地的有关现行法律,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对于这样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中央人民政府表示关注,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是必然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加以取缔也是必须的。基本法的第一条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怎么能够设想中央对待香港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可以不闻不问呢?而且从处理的形式上看,中央人民政府给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发公函,表明对特区政府取缔“香港民族党”的坚定支持,同时也表明中央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基本立场,请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就有关的情况向中央提交报告,这个方式是恰当的,是依法履行中央人民政府应有的权力和应尽的义务,于法有据,顺理成章,不存在所谓干预、削弱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问题。
香港回归22年来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最好的制度安排,香港在这条路上走得很好,而“港独”是要把“一国两制”毁掉。香港社会主流民意对于反“港独”这一点是非常清晰的。因为广大香港同胞都是真诚地希望“一国两制”能够行稳致远,都负有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法定义务。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您提到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也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20周年,今年澳门特别行政区将会依法产生新一任行政长官,现在港澳的舆论包括媒体都在猜测可能的人选,请问您能否给大家透露一点信息?谢谢。
张晓明:你刚才用了一个很关键的词“依法”,依法选举产生。我现在能够告诉你的也是这样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将会依照基本法和澳门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法定程序选举产生。新一任行政长官选举的时间已经确定为今年的8月,在这之前还要选出400名委员组成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中央对于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人选标准的要求是一贯的,就是四个词:爱国爱澳、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澳门社会认可。我相信,澳门一定能够选出符合这些标准的新一任行政长官人选。
(上文系老编我综合了好几家媒体的新闻稿)
我,在北中医
聆听你的声音
感受伟人思想
和信仰的力量
留住声音,留住爱